迷人的緬甸之旅~高原明珠—茵萊湖




我們從東芝機場乘汽車行30公里到達良瑞鎮碼頭,再乘裝有馬達的長形木舟,


經過長約五、 六公里 的河道,50分鐘後駛入了茵萊湖。


縱眼一看,湖水湛藍,水天一色,浩瀚無邊,仿佛置身大海。


茵萊湖是一個美麗的高原湖泊。這裡海拔高度大約在1300 左右,


東西寬約10.2公里,南北長22.4公里,面積158平方公里,


是東南亞第一大高山湖。當地居民絕大部分是茵達族。


茵萊湖與仰光大金塔、蒲甘塔林一起被稱為緬甸三大奇觀。



船在湖中破浪前進,不時與劃著扁舟的茵達人擦肩而過,


在扁舟上擺著一個圓錐狀的大竹籠,那就是他們的捕魚工具—罩魚籠。



茵達人那種獨特的用腳劃漿的方式令人驚歎,過目不忘,而且連小孩子都能熟練地劃行。



他們根據魚換氣時冒出的水泡斷定魚的大小,


看准後便將魚籠插下去,這種捕魚方法令人叫絕。



茵萊湖三面環山,這是我們住的酒店,就建在東面靠近大山腳下的湖水中。



吊腳樓式的客房整齊地排列在湖水裡,有點馬爾地夫的感覺。



清晨,東面陸地上的村莊升起了炊煙。



酒店通向陸地的小橋上有了來往的行人。



我們乘坐的長形木舟排列在湖邊。



酒店的小橋別致、優雅。



清晨,從我們房間陽臺上觀望,看到了一對洋人夫妻在小橋上打太極拳,


著實為祖國拳術的博大精深感到驕傲。



我們又將乘坐長形木舟開始茵萊湖的遊覽了。


這就是我們在茵萊湖的“坐騎”,沒它寸步難行。



緬甸是佛教之國,水上也不能沒有佛寺,這就是茵萊湖上佛寺中的一個—帕瑞佛塔



這個佛寺建在茵萊湖中央固定的人工島上。



信奉佛教的人們絡繹不絕地前來參拜。



佛寺裡供奉著五尊佛像,人們不斷地為佛像貼金,如今已經看不出佛像的原來面目了,


緬甸的規矩是只許男人靠近佛像,為佛像貼金,女人是不能走近的。



茵萊湖上還建有水上佛塔和塔林。



人們可以上岸或乘船觀賞這水上塔林。



茵萊湖中還有一座寺廟叫貓跳寺。



寺中供奉的五世佛像是茵萊湖的至尊。



原來寺中養了許多貓,它們會表演鑽圈,


但是自從寺中的住持圓寂後,它們就再也不表演了,



看來貓也是感情動物啊!


 


吳築清攝影製作2013.4


 


本文感謝夢舟兒 Email提供


 


 


茵萊湖上還有一種動物叫海鷗,它們一群群地追逐迎賓(當然是要給報酬的)。



若投食空中,海鷗便作飛行花樣表演,煞是可愛。



茵萊湖上最具特色的是漂浮在水上的土地,它可以隨湖水的漲落而升降,


也可以像船一樣劃來劃去,這就是著名的奇觀之一—浮島。


浮島的面積大小不等,大的有上萬平方米,小的只有12平方米


水上電線通向浮島人家。



“水上人家”以浮島為單位組成“水上村落”,



每個村之間都隔著湖水,遙遙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茵萊湖上共有三十多個水上村落,彼此間有大小水道相通,



每條水道也和陸上街道一般各有名字,


水道口還有指標標示出通往的村子及公里數,只差沒有紅綠燈和交通警察,


但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規則,在茫茫湖面上絕不會發生交通事故。



茵達人出門就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划船。



若兩座浮島距離較近,便架起拱形竹橋或木橋,這樣橋上人來人往,


橋下小舟穿行如梭,構成一幅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景。



村落之間的小橋也是形態各異,



有帶防雨頂棚的木橋、



還有帶半截頂棚的橋、



最恐怖的是這種晃晃悠悠的小竹橋,讓我們走在上面膽戰心驚。



浮島上的居民純樸、善良,對人熱情、友好,連小孩子也不例外。



可愛的小姑娘友善地看著我們。



漂浮著的島嶼上的佛寺建築各有千秋。



湖中漂浮著一個個島嶼,有大有小,錯落分佈在湖面上。



湖裡的浮萍、水草很多,經風浪吹打,便集中到一塊,經過多年,上面的水草腐爛了,


加上陸地上吹來的塵土,就形成了一個個小浮島,這叫“天造島”。



還有一種是“人造島”,即人工造的島。


茵達族人把一船船水草連泥帶水地往草島上鋪,


並從陸地上運來肥土鋪在草島上面。這樣,土層就越來越厚、也越來越肥沃。



浮島上水源充足,土質肥沃,非常適合作物種植。人們在浮田上種植番茄、


扁豆等蔬菜,還有鮮花等。全緬甸百分之五十的番茄都產自茵萊湖。



這種浮島通常厚13尺,因而得用竹竿插到湖底加以固定,否則這片“土地”就會漂走。



為了保護茵萊湖的環境,農民只以湖底的水草、淤泥作肥料,堅決不使用任何化肥,


所以浮田只能種植番茄一類不需要過多養料的單調品種,


無法種植糧食作物,糧食須要外購,雖然這會影響湖上居民的經濟收入,


但他們以一種恬淡豁達的胸懷恪守著茵達祖先的操守。


 


吳築清攝影製作2013.4



茵萊湖的集市五天一次,我們有幸趕上了。



在緬甸, 趕集象過節一樣,有事沒事大家都喜歡到集市上來逛逛。



一個小姑娘對著趕集的我們微笑。



僧人也來趕集。



許多漁民、菜農把鮮魚和蔬菜運到這裡出售。



菜農用這種最原始的秤在賣菜,很有趣。



人們從這裡買回各種食品和日用品。



買賣東西的人很多,但集市並不喧鬧。



拿到集市上出賣的浮島種植的鮮花多是用來供奉佛像的。



緬甸人生活簡約,性格寬厚平和,充滿著快樂和滿足。



茵萊湖上不僅有漁業、種植業,還有傳統工藝作坊。


如用樹皮製作紙張、手工製作桐油傘、打鐵等。這就是一家紡織作坊。



她們用藕絲織布。



五顏六色的絲線穿梭在她們的織布機中。



穿梭在她們的手中。



她們的產品很漂亮,但是價格也不菲。可以理解,這是她們一梭一梭織出來的呀!



茵萊湖還有一處水上吊腳樓,這是著名的緬甸長頸族人的船屋。


她們真正的民族是東巴族。生活在距湖不遠的山區。


東巴族婦女以頸長為美,女孩子從5歲起,就開始在脖子上套銅環,


以後隨年齡增長定期加圈,使得脖子越來越長。



進入20世紀後,這種習俗漸漸淡化了。但因為旅遊的發展,


便有商人把一些長脖女買到山下,專設一個地點供遊客參觀。


看到她們的樣子感到十分痛心。



茵萊湖上的一大奇觀是單腳划船,人站在船尾,船頭高高翹起,用一隻腳來操縱船槳,


這種划船方式世界堪稱獨一無二。單腳划船可以划船捕魚兩不誤。



我們在湖上兩天都沒有看夠單腳划船,於是導遊請來了兩位漁民專門為我們表演。



他們穿著茵達人的服裝,表演划船和下網



夕陽西下,湖面泛著紅光,



我們盡情拍攝,盡情享受。



隨著太陽落下,我們也心滿意足地結束了迷人的緬甸之旅。


 


吳築清攝影製作2013.4


 


本文感謝夢舟兒 Email提供


 



相關文章:緬甸高原明珠茵萊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勝友S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